
求职不易,读书深造是好选择吗?
本身大环境增速一直在放缓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来到,看起来金三银四的招聘季,怕是要没戏了.
为了减轻应届毕业生的压力,教育部也出台政策: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,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,预计同比增加18.9万、32.2万人。
为了稳定就业市场,政府作出这样的选择完全可以理解,但对于个人来说,在就业求职的困难时期去选择读书,是不是一个靠谱的选择呢?
我最近接到很多咨询,都是问这类问题:
疫情这么严重,找不到好工作,是不是考研比较好?
我可能会被裁员,要不要去读MBA?
现在奖金少了工作压力也更大了,是不是去留学深造后,薪资会更高?
我在之前的直播中分享过一个案例:
2011年的时候,我代表Randstad在中欧商学院做校招,遇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。
下午2点开始的招聘会,她12点多就到了,专程找我们猎头公司聊。相比大多数求职者,她算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她之前在微软做Marketing,拥有5-6年的Marketing经验,08年年薪已经上30万,赶上金融危机。她选择脱产读了中欧的MBA,准备跳槽到金融行业(换行业确实是MBA一大利器)。
不巧,恰逢当年次贷危机给金融业的打击太狠。金融行业一片哭爹喊娘少有招聘新人的企业。
我不可避免地为她担心:离开工作岗位1年半,还能适应吗?
加之金融行业现状不好,机会很少,她面临的竞争很激烈;
企业现在愿意给MBA买单的越来越少,薪资能把中欧的学费捞回来吗?
当被问到“薪资预期是多少?不涨薪能接受吗?”
她毫不犹豫的回答:钱不是问题,一直想进金融行业。
我挺震惊的,毕竟脱产2年损失至少60万年薪,加上读书的钱,她还愿意接受不涨薪,去一家更苦逼的公司。
今天回头看,我就更为她不值了,当时如果去了互联网公司,这会儿可能已经财富自由了。
读书深造,真的能够让人在职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吗?
01 / 逃跑式规划
每当我接到咨询「我该不该转岗/跳槽/留学/裸辞」时,我往往会一步步反问:
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?
你希望得到什么?为了得到它,
你愿意放弃什么?
我们这种远隔千里的所谓导师,是没有资格帮你做决策的。
我们能做的,往往是通过提问,帮助小伙伴们理清思路。
对于提问读书深造的小伙伴们,我常常会抛出的问题是:
你希望通过读书,获得什么收益?
你如何确定读书,能够带来你要的收益?
我发现有些小伙伴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。比如原先是二本三本的学历,希望通过考研,或者读MBA,把原来的短板补上。
但是有些小伙伴在解释为啥要读书的时候,反复强调行情不好,所以去读书。
这就有问题了。
遇到问题,不试图就地解决问题,而是逃跑。逃离了现在的困难,然后指望在读完书后,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奇迹般的解决了。
这就像人民广场相亲相不到好对象,我先去整个容一样。整容是否能提升我们在相亲市场上的竞争力?感觉好像能。但这不够。
但对你面对的现实情况来说,整容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吗?你真正需要提升的只有颜值吗?
对于职场人来说,面对问题,应对挑战,是很艰苦的,甚至是痛苦的。
但恰恰是这种痛苦,让我们走出了舒适区,提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,再遇到类似困难的时候,我们就不怕了。
从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,到08年的次贷危机,到18年的互联网裁员潮,每隔10年都会有一次重大的危机挑战,是不是我们每十年都要去读一次书呢?
困难不是躲掉的,而是解决掉的。
年轻的时候输得起,要的是解决困难的办法。
否则岁数大了,有家有口,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,再来面对困难,我们就会投鼠忌器,职业规划有时候不得不为生活规划让步。
原创:Sean Ye,瞎说职场 & 领英专栏作家 & 知乎优秀答主